人们一生都在追求确定性,认为只有获得确定性才能感到安全。实际上,确定性是无法真正获得的。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时,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。
——摘自《短线交易大师:工具与策略》
追求确定性,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视为追求完美。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驱动的结果。如果我们失去了确定性,就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恐惧之中。
从理智来看,不确定性是一种处于“获得”和“失去”之间的状态,它比“失去”要更好,但又不如“获得”令人满意。有趣的是,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,不确定性实际上比失去更让人感到恐惧。
我想大家可能不会同意我的观点,因为这看起来不太合乎逻辑。接下来,我将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。
如果你要赶12点的火车,却在路上遇到了交通堵塞,那么能否按时到达就变得不确定。这时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焦虑,甚至腿脚不安。然而,如果最后你得知火车已经发车,你反而会平静下来,只剩下对错过的遗憾。心理学表明,人们通常在事情实际发生时反而不会太在意,而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最容易感到焦虑。
在二战期间,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战斗机飞行员容易感到焦虑,因为每一次出征都有可能面临被击落的危险。甚至有些飞行员选择以死了结,认为这样就不用再担心被杀或受伤,因此他们干脆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撞山。
很多逃亡的罪犯最终选择投案自首,并不是出于良心的觉醒,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被捕的心理压力。他们宁愿主动投案,以彻底消除内心的恐惧感。
我见过一些恋人,当一方因某种原因犹豫是否要分手时,另一方由于无法忍受分手带来的焦虑,最终主动选择结束这段关系。
从事交易的朋友们或许和我有相似的感受。为了提前了解可能发生的盈利与亏损,我常常在晚上激动得无法入睡。
每当行情出现反转时,最让人痛苦的并不是已经确认亏损了几万元,而是可能会亏损的那种不确定感。这种焦虑让人难以入眠,潜在的亏损往往比已经确定的大额亏损更加令人恐惧。
真是难以置信,人类的行为常常不合逻辑。如果一位交易者无法克服自己的内心挣扎,他的决策可能更倾向于追求安全感,而非追求利润。
人一生都在追求确定性,以为只有拥有了它才能感到安全。其实,确实的确定性是无法得到的。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种确定性并不存在时,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静。
焦虑理论的一个核心建议是,鼓励交易者放弃对虚幻确定性的追求。
这种“焦虑原理”通常会导致一种强烈的恐惧,让交易者可能无法承受交易系统中所需付出的成本阶段。
尽管我们的交易系统遵循保守原则,设计了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块,以确保账户资金的长期安全,但我们仍然不确定具体需要支付多少成本,或者还需要承受多少亏损才能度过“交易的寒冬”。
此时,交易者可能仍然感到焦虑,从而放弃那些能够在未来带来丰厚利润的交易系统。
正是这种可能明天就能迎来新的辉煌,也可能还需继续亏损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,让我们这些交易者感到身心疲惫。
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在历史数据中测试系统的有效性,但遗憾的是,我们无法测试心理反应对“按系统操作”可能产生的影响。在进行系统测试时,我们可以问自己是否能够承受30%的资金回撤,但对于在特定时刻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,我们却无法预想到。
